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盲症和视力损害的10个事实

2014-12-30

1.        2010年,视力受损者总数估计共有2.85亿人,其中有3,900万为盲人。

2.        据估计,1.2亿人的视力损害由未经矫正的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或散光等)造成。屈光不正(远视和近视)是最容易纠正的视力损害之一,几乎所有人都可以通过配戴眼镜、隐形眼镜或做屈光手术使视力恢复到正常水平。

3.        90%的视力受损者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这些人尚不能普遍获得预防性护理知识、治疗服务和高质量的康复。

4.        据估计,82%的盲症者年龄在50岁以上。随着全世界人口老龄化,该数字预计将上升。此类人群患盲症的主要原因是白内障,而白内障可以治愈。

5.        28%患中度至重度视力损害者还处于工作年龄。视力受限影响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从而影响他们就业并养活自己和家人。

6.        在中上收入和高收入国家,视网膜疾病是导致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需要针对风险因素(吸烟、遗传体质、系统性疾病)采取措施并定期进行眼检查,以便及早诊断疾病并及早治疗,从而避免或推迟视觉功能减退。

7.        高达80%的成人视力损害和盲症是可以预防或治疗的。在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大部分引起视力损害的原因都是可以预防或治愈的。要大幅度减少视力损害和盲症,需要教会公众预防措施。卫生保健系统需要将眼保健服务纳入其中,以实现全民健康覆盖。

8.        第66届世界卫生大会批准行动计划,其目标是到2019年将全球可避免的视力损害减少25%。这个目标可以实现,但需要政府、发展机构、私营部门和非政府组织的合作。

9.        大约140万儿童患有盲症。儿童盲症的主要病因有白内障、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和维生素A缺乏症等。大约半数的儿童盲症可以避免或治疗。

10.        世界卫生组织与各会员国以及国际合作伙伴并肩开展工作,通过提供直接技术支持、试点创新方法、支持开展监测和确保全球协调,力争消除导致可避免盲症的主要病因。其中最关注重点慢性病(白内障、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变性和屈光不正)及视觉康复。眼保健服务应成为普遍获得的卫生保健服务的一部分。

资料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WHO)http://www.who.int/features/factfiles/blindness/blindness_facts/zh/

2013年,第66届世界卫生大会批准了《2014 – 2019年普及眼健康行动计划》,定下世卫组织秘书处和国际合作伙伴的目标是到2019年将全球可避免的视力损害在可衡量的条件下减少25%,再次提醒世界,防盲治盲行动刻不容缓!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282/zh/ )

华柏恩视觉研究中心作为国际防盲协会(IAPB)的成员之一,长期以来致力于世界防盲治盲工作的开展,过去20多年,在世界各地推动眼保健体系的建立、发展与完善。中心通过发展培养眼视光人力资源、提供眼保健专业服务以及开展教育培训、社会企业发展、公共卫生研究、倡导等活动与项目,实现所在地防盲体系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如今,华柏恩视觉研究中心在中国也陆续参与了多个防盲治盲公共卫生项目,与当地相关政府机构和防盲组织紧密合作,为中国眼保健服务相对匮乏的地区提供服务,发展眼视光人力资源(包括验光以及视力筛查等培训课程)、建设眼保健基础设施、开展社会企业和研究项目等。